-
红木家具的“三大顽疾”
责任编辑:长沙春辉家具回收商行,办公家具,空调电器回收公司 已被浏览:498 次 2018-7-30
顽疾一:假装遗漏
原材料玩起“比例游戏”,拉大价差却并不明示
在目前的红木家具市场上,还有一种情况可使两件外表类似的家具产生1.5倍左右的价差,即原材料使用比例的多寡。业内人士解释说,“全红木”和“部分红木”是两种原材料存在比例的标准。“全红木家具”是指,产品所有木制品部分,除镜子、托板和衬条外,都必须采用红木心材制作;“部分红木家具”则指产品外表目视部位必须使用红木心材制作,内部和隐藏部位可使用不超过1/10的边材(与心材属同类树种,但位于心材与树皮之间质量略低的木材)。
显而易见,外表相同的红木家具,由于所用材料比例不同,“全红木的”比“部分红木的”贵上1.5倍左右很正常。但对于消费者来说,其中的区别根本无法逐一看清,而销售人员很少会明确告知。因此,把部分红木家具当全红木家具买回家造成纠纷的事情屡见不鲜。
业内专家提示消费者,当碰上这类情况时,不但要求销售人员告知实情,更应留意在购买合同中标明是“全红木家具”,还是“部分红木家具”,并要求商家提供相应的材料检测报告。
顽疾二:卖家习惯说谎
“新增树种”之说,成商家“乱叫价”的帮手
“红木家具新国标刚出来,里面扩大了红木树种范畴,我们家新产品就是以新增红木树种为原材料的,放心买吧。”走访时,南三环附近某不知名的红木家具品牌店导购以“新国标扩容红木树种”为由,向笔者推荐一款售价近10万的“伪红木”家具。当笔者询问,为何在别家店没看到此类树种制成的红木家具时,该导购回答:“有内部消息才能提前备料生产,要不怎么能新标准一出来,用新料产的家具就上市了呢?”
红木树种范畴并未增加,部分同行只是想借机赚一笔,所以卖起了“伪红木”家具,只是包了一层红木原材料的普通家具而已。
红木家具树种范畴到底扩大了没有?这个看似有些专业的问题,却毫不掩饰地带出了近期隐藏于红木家具消费市场中的顽疾。据中国家具协会传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姜恒夫证实,名为《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》(GB28010-2011)的新国标的确已于今年8月1日正式出台,但本次标准并未对树种使用范围作出技术界定,因此,不存在扩大树种用材范围之说。
顽疾三:故意混淆
名称产地标注不清,“同款”红木家具价格差几倍
扇形官帽椅三件套属于酸枝木,售价在58000元左右。随后,当询问为何在其他店中看到的同款产品报价仅20000元左右?该导购解释,便宜的肯定是“缅甸红酸枝”,而他们卖的是“老挝红酸枝”,“老挝”产的比“缅甸”产的贵4、5倍。
同为酸枝木或花梨木,外观、款式和做工相似度达80%,价格真能相差几倍?专家解释,这种现象在红木家具市场中很普遍,即使原材料树种或木材相同,也会由于产地不同而形成几倍或十几倍的价差。因为,不同产地的原材料,稀有程度、木质属性、耐用程度和可塑性均有所不同。
:面对依然有些混乱的市场,消费者能做的还是尽量扩充自身的红木家具知识,让自己在红木家具的选购中占有主动权。
下一篇:购卖实木家具要防“半真半假”